金相分析是金屬材料試驗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,金相分析原理及技術是利用熱處理后會得到不同的組織,每種組織有自己的形貌特征。每種組織的耐腐蝕性也有差異,因此通過制樣,腐蝕,微觀組織會出現不同的襯度或者說灰度,也就是說腐蝕后的金相試樣微觀表面是坑坑洼洼的,很多溝壑。這樣我們就能在金相顯微鏡下區(qū)分和識別各種組織了。
如今顯微鏡長度測量正逐漸成為人們分析研究各種材料,建立材料的顯微組織與各種性能間定量關系,研究材料組織轉變動力學等的有力工具。并且采用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(tǒng)可以很方便地測出特征物的面積百分數、平均尺寸、平均間距、長寬比等各種參數,然后根據這些參數來確定特征物的三維空間形態(tài)、數量、大小及分布,從而與材料的機械性能建立內在聯系,為更科學地評價材料、合理地使用材料提供可靠的數據。
并且測量顯微鏡在使用上,需要標準化制樣,本體取樣-試塊鑲嵌-粗磨-精磨-拋光-腐蝕-觀測,選擇取樣部位及檢驗面,選取部位需具有代表性。選擇取樣部位及檢驗面,此過程綜合考慮樣品的特點及加工工藝,且選取部位需具有代表性。試樣的尺寸太小或者形狀不規(guī)則,需將其鑲嵌或夾持。試樣粗磨,磨成合適的形狀,在試樣精磨。試樣拋光,拋光的目的是把磨光留下的細微磨痕去除,成為光亮無痕的鏡面。試樣腐蝕,要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拋光樣品的組織必須進行金相腐蝕。
企業(yè)可進一步咨詢金相光學顯微鏡材料檢測相關問題,20年實戰(zhàn)經驗工程師在線為您解答。